• 艺人:左小祖咒   华语男艺人
  • 语种:国语
  • 唱片公司:左小祖咒工作室
  • 发行时间:2006-06-15
  • 类别:录音室专辑

美国 The U.S.A专辑介绍

  经过三百一十天的考验,左小祖咒毅然又出版了一张新专辑,《美国》。实在不可思议,当一拨拨我们当年曾经极度看好的年轻乐队相继出现表达力和剖析度严重的虚弱与衰竭时,一个上世纪中期出道的中生代音乐家却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敏捷的时速。而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一次新的出击都会给我们制造一股强大的压力:

他为什么不是我们上一次认识的那个人了?

在中国的当代,一位艺术家想获得人们的尊敬似乎极为方便。但在全世界的无数个世纪里,这种被尊敬的标准会提高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难度。一个不思进取的歌手如果对音乐没有感情,那么他(她)对自己命运的改变也是没有任何搏斗欲望的。对一张专辑的命运来说,改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实现:风格、歌词、旋律、唱腔、配器、编曲、定位、包装、宣传、意识……这些都是外部的,一个创作群体的综合素质完全可以把这些琐碎的工作搞定。但有一点是最难的,那就是心境上的变迁。一个歌手或音乐家可能要花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最后一项指标的改造。那深不可测得难以揣摩的心境,等待我们的究竟是深海还是深渊?

综观左小祖咒十数年的艺术生涯,我们会情不自禁的陷入到一些因数字而制造的障碍与困扰中。四年半前,左小祖咒果断的收敛了乐队的旗帜,开始跑单帮。一年前,他又收敛了怒火的温度,语重心长的沙漠恋曲。现在,他继续在收敛爆发的表情,甚至连思想的脆骨都抽掉了。人们不知该用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左小祖咒无休无止的一次次改头换面——这一次,是电影配乐唱片。为了弥补人们对他音乐质感辨认上的落差,他老谋深算的同时扔出了一个滚烫的山芋:一张将NO和左小祖咒十年黄金岁月一网打尽的影碟(在内页一段关于这张碟片的推销词上,他甚至用了“混乱”这两个字)。CD+DVD!他又一次冲到了混乱的中国唱片出版业的前沿,不错,他的确在脚踏实地的走着一条国际化路线。艺高,才有胆大的本钱;胆大,才有妄为的底气。

《美国》的封面再次让人头晕,你根本无从下手去理解这张专辑的基调。晦涩难懂,但这也正是咀嚼左小祖咒良好品质的乐趣与突破口。如果你看到了《云的南方》的剧照,你会觉得,《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唱片封面的景致与气氛其实更吻合《美国》。这张唱片继续在执行左小祖咒多年前就制定了的一个原则:每张专辑封面都使用一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一次,是黑龙江伊春著名艺术家王迈九十年代中期一次行为艺术的定妆照《国际飞行》。我在幻想,等到有一天左小祖咒宣布从此彻底退出中国流行乐坛,那他还可以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总结报告会:把他出版过所有专辑的封面都裱成巨大的招贴画挂出来,大家可以举手表决:

那到底是一个歌手吟唱生涯的凯旋史,还是一个民族疯狂艺术的长征史?左小祖咒一直在从事着这样一种职业:籍由一个摇滚艺人或流行歌手的身份,去一步步的向摇滚乐迷引荐我们国家其他艺术领域的代表文化。

《美国》是电影作品选编,在中国,鲜少有摇滚音乐家为电影配乐,因为两个行业之间几乎从没有过任何接触。这是两种从业者受困于各自狭隘眼界的结果,更是一个国家对大众艺术体系按劳分配划分档次的功劳。但在西方,音乐家与电影的合作却是非常普通的事。Pink Floyd配乐的《更多》(1969年)、布鲁斯歌手Taj Mahal配乐的《儿子归家时》(1972年)、世界民族音乐保护工作者Peter Gabriel配乐的《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年)、乡谣诗人Neil Young配乐的《死人》(1996年)、当代爵士小号手Wynton Marsalis配乐的《杰克·约翰逊的崛起和陨落》(2004年),已成为每个时代精神颠峰的招牌。站在一个畸形的洞前,左小祖咒决定打破这种陈规和僵局。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害怕一个噪音美学改革家在突如其来的一个薄雾绵绵的清晨开始“修心养性”呢?因为我们长期的对改变不抱任何幻想。

在《美国》的45分17秒里,除了一首歌《乌兰巴托的夜》是贾樟柯电影《世界》的主题曲,其余的都是朱文电影《云的南方》的配乐。在大部分没有歌词的时间里,我们无法避过的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几近没有思想的左小祖咒。如果了解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我们也许就能明白左小祖咒为什么会如此深情的投入到这场配乐的创作中,我们还有可能获悉,在中国,大概没有一位音乐人会比他更有资本去做这件事。左小祖咒负责了整张专辑几乎所有的作曲。第一首就是《云的南方》同名主题曲。踌躇交集的丝弦,隐约可见那段乌云密布的时光。一把小提琴忽然从那片黑幕中闪现了。这把小提琴的主人叫盛中国,引用左小祖咒的话说,他是我们父母那代人的偶像。从那个世纪一个个十字路口拐弯处走来的音乐人,有一天,相约共同拉开琴弓,在随风而逝的琴声里,一起缅忆远方的养育之恩。这是两代人的心愿,更是不同时代观点的交锋。在莫扎特诞辰两百五十周年之际,盛中国的琴声在中国大地的再一次滑动,似乎是对一个国家的命运一次最深情的抚摸和追问。盛中国琴弦的华彩,曾经陪伴了中国一段段最难忘的蹉跎岁月。他的琴弦也成为了这一节节时光的神经。1976年以后,他更以惊人的毅力努力追回失去的岁月,每年都在世界各地举行一百多场音乐会。此刻,他的琴声已前所未有的平静并从容。他与左小祖咒这次奇迹性的合作,注定要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一段经典历史。

《在林中飞过》是左小祖咒将整张专辑中唯一一首独立编曲权拱手让人的作品,编曲者是陈伟伦。这是左小祖咒发现的一个新人,他和左小祖咒还一起完成了专辑一半分量的编曲。他很可能在日后会频频出现在左小祖咒的作品中。这首曲子一响起,我脑中就浮现出十三年前的一个画面,那产生于美国著名哥特朋克乐团The Misfits主唱Glenn Danzig于1993年创作的一张23分45秒的奇特专辑《Black Aria》。他的灵感来源于圣经里的一段故事,讲述的是天堂里一群反叛天使与天庭作战的经过。反叛的挽歌和端庄的撤退并不是矛盾的,一个人被击败后,不一定非要哭泣。一首序曲展开了,不一定非要渴求。

《乌兰巴托的夜》原是一首蒙古最悠久的民歌,贾樟柯和左小祖咒这两位七零代艺术家共同完成了它的改造与新生。在《世界》的电影院里,人们听到的是女主角赵涛甜美的版本,在《美国》的视听室里,我们感受的是左小祖咒如老牧民般憨直宽广的低吟。在马蹄淹灭寂静如画的夜色里,这位年轻而又沧桑的民歌手不顾一切的唱起来了,可能是憋了很久的缘故,他的歌声哽咽得几乎都已走调了。但正是在毫无修饰的那一刻,真挚才开始了疯狂的奔跑。

在《你的箫声 你的身影》和《醇厚之心 云的南方》里,陈伟伦和左小祖咒进行了对一段边寨传说的采风。陈伟伦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重塑力,似乎比专辑里另一位重要编曲者郭大纲更柔韧,更入性。张玮玮多种乐器演奏的绝技接连上场:箫、口弦、弹拨尔、曼陀林、手风琴。紧连着的《相信我 没错的》和《512厂》是郭大纲与左小祖咒的合作。与前者晶莹短促相对的是,后者尖利而突兀,左小祖咒抡起的那把小提琴再度恢复了他最初的野性,这首冰凌一般的《512厂》构成了整张专辑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颗心 云的南方》主要用钢琴独奏来表现,徐桐采用的是回忆式的演奏。简约的线条又不至于萧条,豁达的胸膛中,放逐的一直是静如湖水般的沉着。《农夫的天空》的名字平静里蕴藏着一股因平凡而巨大的力量,在张玮玮手风琴的带领下,雨晴把电吉他的音色调得极为明净,让人看到了一片雨后的天空,这种豁然开朗为《美国》留下了一次难忘的洗礼。《薄雾》里藏着的是一个个悬而未决的故事,在雾气的回荡中,驻耳聆听,就隐约听到了颤音琴的密谈。

在专辑快要进入尾声时,《我的天啊 云的南方》显露了明媚的云南风光。云南少数民族的女声童唱将专辑的基调及时的调向了明亮。《超强薄荷 云的南方》用名奇特,在这首近八分钟的作品中,左小祖咒亮出了他这次远行最大的野心。盛中国的小提琴开路,张玮玮的箫、手风琴和打击乐、郭大纲的键盘、雨晴的电吉他、少数民族的女童合唱在陈伟伦密不透风的编曲中织成了一片悲欢离合的云海。

当左小祖咒粗糙如峭壁般的唱腔带出《泸沽湖情歌》奔腾的旋律时,整齐而荒凉的鼓声又响起了,余伟民多种非洲鼓和新疆鼓(甚至包括金属椅子)的音色制造了一场山峦上的追逐,扎西卓玛的合音则增添了空旷的壮美。这是《感激》的意犹未尽。但这不是结尾曲,《拿走的云》在肃穆的大提琴声中嘎然而止,然后将《美国》的门轻轻合上。

这是一张能够让某些人哭出声的唱片。

这并不是一张音乐家齐赴云南采风创作的专辑,但它可以献给每一个在云的南方生活的人。原来,我们根本不需要把自己的那点痛苦夸大其词,也依然可以在一颗顺水漂来的种子里辨认出我们生命中一团团沉默而鲜艳的焰火。

“只能献身,不能亵渎。” 把《云的南方》的电影简介略微改动一下,就变成了这样:三百一十天后,他又走了出来,跟朋友们说好的时间也到了,为了让他们放心,他平生第一次选择了出版电影配乐专辑,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