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许多很牛的制作人们也尝试过只用EQ便将一首歌缩混成功的。那么今天我要讲的呢,就是我*近总结出来,在制作中常常用到的关于使用EQ的四点“守则”,这些都不是技术细节,而是在用EQ时需要牢记的几点做法,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尽量做到“只降不增” 讲到这个其实想到一个历史问题,在电子录音平台(Digital Console)出现之前,制作人在混音EQ时通常都是采用音频增值的手法。 这个原因在于模拟录音台(Analogue Console)对于声音过载以及声响组合都是有着不同的线程处理方式的。 我在运用模拟录音台录音混音的时候,常常会试着把Gain或者Output的音量推到过载,听听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好的模拟录音台能将过载的音量演化成为大家常说的“暖音”效果(Warmth)。 在这个以电子录音台为潮流的时代,我们要把观念转变过来,因为电子平台的过载效果如果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失真的,这个对于我们的制作是没有帮助的。 当然,我的观念并不是说让大家全盘放弃EQ增值,而是希望大家知道,在电子平台上EQ降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ut,通常会产生比增值(boost)更好地效果,而且在整个作品工程中你会发现,使用cut的结果是为你的所有声音频段都留出了许多空间进行其他修改。 千万不要为了EQ而EQ 用EQ调声音是一件很细致的事情,记住不要做多也不要做少。我知道大家也许看过网路上许多类似于【EQ作弊攻略】的东西,就是告诉你底鼓要怎样调,小鼓要怎样调,怎样调会出什么效果,数值也写得一清二楚。 这个东西有没有帮助呢?有。但是如果你只照着它来做音乐,那就毁了。 混音是一个没有对错的事情,千万不要被一个固定的数值所束缚。我反过来说,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在你的主音吉他上加上25dB的高频很好听,那就加,【作弊攻略】上说电吉他高频只加6-8dB,但是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不是吗? 现代音乐里面的乐器声通常都是通过大量的EQ处理的,制作的时候谨记慢工出细活,一点一点的细微改动把声音调整到你*理想的状态,这个结果也许会让你觉得“啊,我是不是EQ过头了”或者是“啊,我好像没怎么EQ啊”,忘掉这些,你的目的就是做出好听的音乐。
每一款EQ插件都不同 这一点不需要解释太多,你也许参观过一些大的录音棚,有些棚的软硬件设备之多的确是让人惊叹,我曾经就很好奇,我的几位老师的录音棚里面分别都有15-20款不同的EQ插件,这还没有算上硬件的EQ Outboard。 当我做得作品越多我就越明白,每一款EQ插件都有它不同的特征,比如说有些EQ比较适合某个频段的共振消除,有些适合高频调整,还有些适合增益控制。 所以,无论现在你的软件里有多少款EQ插件,在每次需要调整不同的声音时来回尝试他们,把结果用纸笔记下来。慢慢的你的制作会在更短的时间里达到更好地效果。
避免“攻击性扫除” 相信许多混音师都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当觉得某个频段不对劲了,就用一个Narrow Q(图像上看起来像是一座尖尖的小山峰)来回扫,尝试把出问题的那个部位放大,以此找到问题、清除问题。那么这个做法有什么不好呢?在我看来,这样用EQ来回扫,每个频段听起来都有问题。 其实这种“攻击性扫除”只需要温和一点,便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用自己的耳朵,猜想问题所在的频段,再在这个频段上推起一个不超过8dB的窄EQ, 慢慢的前后移动来找目标,一开始谁都不会听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一旦听到了异常那么这很可能就是你要找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 EQ是“慢工细活”,万万不可雷厉风行。练习EQ的过程其实就是练习耳朵的过程,所以今天讲的这几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把EQ培养成自己的好助手,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音乐。 本文作者,旅英音乐制作人、混音师袁皓桐老师在哎呀音乐开设课程以来,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其实音乐制作、混音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有一位好老师一步一步耐心细致地教你,还害怕学不会吗? 现在开启你的音乐制作之旅 如果你有一定的音乐制作基础,想要提高后期混音制作水平,那下面这套课程更适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