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音乐 发表于 2019-10-27 12:43:55 |查看: 1360|回复: 0|阅读模式



故事始于一场车祸,夜黑风高之下,四只僵尸驾驶一辆车在乡间路上一脚油门撞死了一位正直善良,不畏强暴的俱乐部老板。正当僵尸们开始享用他们晚宴的时刻,一位目击者驾驶经过,目睹了骇人的情景:






被吓到了吗?

让我们回溯一下时间,这四位僵尸先生“生前”都是玩着重金属的乐队成员,他们本打算开车前往音乐节参演,可途中由于得罪了这名俱乐部的老板,老板一怒之下驶车跟踪并且还打算拦截开枪示威,于是便发生了这般意外。

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老板如此愤懑:

天啊,居然是音乐风格不合导致的一场意外!

*先崩溃的是我们的鼓手。肇事逃逸,乐队四人15岁时一起挖过两座坟墓的案底,更重要的还有巨额贷款的压力,他可不想去坐牢,开的这辆车还是老婆的,她可不会饶了他。

怎么办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们连夜逃到了一个平和静谧的小镇上。为了销声匿迹逃避追捕,第二天他们打算毁了这辆车,用的工具嘛,镲片看起来比较好使。看到贷款的车和心爱的镲片,鼓手开始歇斯底里起来:


看看这不安的小眼神: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的举措更加令人四个人难以接受。正如所有罪犯的掩饰工作,他们必须进行一番改头换面。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大丈夫必须能屈能伸······



让我先缓一缓.....

我们来看看改成什么样了?



这不就是披头士嘛!!

逃亡之旅继续,车没了,要想回家,他们必须从一辆车钻到另一辆,幸运的他们找到了一辆极度符合气质的车(过程就不想细说了):



然而本想逃之夭夭的四人,在误打误撞之下被交警带回到小镇上,此时小镇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草莓音乐节(真的是叫草莓音乐节)紧接着又是就误打误撞的上了台,唱了首大半辈子都没唱过的船新歌曲“All you need is love”感受到了大半辈子没有体验过的欢呼雀跃。



曾经的信仰去哪了?说好的撒旦与你同在呢?





信仰的权威逐渐崩塌,面对着台下的热情,你无法不动容,你看他们笑得多开心,似乎忘了自己是重金属乐队的身份:


当然贯彻原则的主唱除外,他认为必须要到HELLFEST来一场真正的演出。



为什么hellfest如此重要?因为他是真正属于重金属的舞台。

影片中的hell fest(你也可以叫它地狱节)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法国摇滚音乐节,同样地专注重金属音乐,从2006年发展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可谓着实打了一波广告。



四人的身份还是败露了,他们被暂时扣押在了车上,难道*后的梦之演出告吹了吗?不,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女警官的女儿协助这几位罪犯叛逃音乐节去了,因为房间贴满Gorgoroth的她可是一个重金属迷!



嘿,多么的巧合!

*后呢,作为Dozzy Copper的暖场嘉宾,四人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大团圆结局。

作为一个对重金属完全陌生的我好奇于这个万人敬仰的老头是谁,看了一些资料发现,他是休克摇滚(shock rock)的鼻祖人物Alice Cooper。恐怖片,杂耍都是他的灵感元素,于2011年入选摇滚名人堂,1970年代在体育馆表演时的“吃鸡事件”是他为人津津乐道的传说事件。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金属爱豆说了一句话(其实是影片的Dozzy Copper所说),那充满形而上意味的至理真言使我对他肃然起敬起来:黑金属之于流行乐,就像犹太教之于基督教,你的良知让你不想去了解,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很政治化,歌词、歌曲,哪怕穿的衣服也一样,对领导者来说都一样,民主也许对很对事都有用,但对黑金属音乐无效。



大家体会这句话,关于黑金属音乐宗教层面上的释义不作阐释,有兴趣的朋友自行了解。


总的来说,我相信大众的印象都是一致的:阴郁黑暗的曲风以及粗糙刺耳的节奏,三全音音程的魔鬼音乐注定它不符合核心价值观。这种不入流正像摇滚发展初期不入流的法国,摇滚乐似乎在这个浪漫主义国家难以较真起来。听说John Lennon说过一句刺耳的话;“法国摇滚好比英国葡萄酒”



2016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法国,每100万人中有69支金属乐队。

二战后的五十年代初期,各类思潮迸发,摇滚乐开始萌芽,然而一战后的法国由于理性主义,和平主义以及强烈的保守意识占据了较长时间,发展土壤并不算有利,或者说是落后的。

一直到了六十年代,战后一代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上一代。以披头士为主流的英美文化开始壮大起来,影响着后来摇滚乐在本土的发展。就以黑金属来说,Alice Cooper也坦言自己受披头士影响*大,“他们写了这么简单的歌曲,这确实很难。”

披头士的影响力刚开始在法国开始站稳了脚,他们又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佩珀军士指的是他们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这张概念专辑将自身化作一个虚拟乐队的表演,仔细看专辑的封面,站在披头士四人身后是五十五位名人。有人说这代表着葬礼,意味着乐队决心与过去决裂,是抛弃流行偶像的标签的决心,于60年代末发表,华丽的绚烂的封面设计与它虚幻、颓废、嬉皮的大背景极度吻合。



决裂是专辑表达的一层意思,或许它预示了事实上我们后来都知道70年代初乐队的解散。

来到八十年代早期,此时摇滚逐渐打败蓝调,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融合了古典乐,甚至是凯尔特音乐,这一切都演化出了重金属音乐,紧接着一大堆流派音乐出现,激流金属、死亡金属、工业金属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激进,*阴暗的,邪恶的金属乐:黑暗金属乐

感受一下影片里的暗黑怒火:


地狱的嘶吼:




其实电影中乐队三人在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早已有了退队的想法。

鼓手与他的中国老婆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活正是步入正轨的时候;比起喝酒和弹贝斯,贝斯手更愿意与孩子待一块,并不是音乐的问题,他只是想放松了;吉他手呢?他已经15年没有solo(独奏)过了,他的吉他英雄梦还没实现过·····


我们的主唱,则是个与祖母相依为命仍难以适应社会的哥特少年。受惯了嘲笑与轻视的他恨不得用他的金属梦给他们上一堂课。

所以这是一场告别的演出,向过去十五年前过去的自己一个告别,再次为了信仰才不惜赌了性命也必须前往。

现实总是那些美好理想的幻灭剂,乐队糟糕的现实写照很难不让我想起曾经的“魔岩三杰”。这些你所不爱的生活,有的使你成仙,有的使你疯了,更有的让你死去。*后演出风格突然走向的不同不痒,是黑金属向大众流行妥协了吗?摇滚要向大众流行妥协吗?

全片我*喜欢的一个片段,面对追捕,四个人在蔽处玩起了音乐,一个俯拍镜头,他们围躺在一起。



吉他手弹了一小段类似于little wing的blues小段,主唱问了一句:

“这是什么?
“不插电的死亡金属”

管它呢,做人*重要是开心。
音乐何尝又不是呢?

-End-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拓展阅读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