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zilchcarnon.blog.163.com/ ... 9/?suggestedreading 感谢顾子青大大。 很意外,这么多朋友访问了我的文章,也非常在感谢下面第一个留言的朋友。 自从这篇日志写完到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了,而我的知识也在不停地更新。 为此我也多次修改、更新过这篇日志。以后我也会继续更新、扩充该文的。 本文的原名是《华丽丽的和弦编配法则》,后更名为《吉他手和弦编配法则》。 除了巩固基本乐理知识外,本文主要讨论了4个大问题: ①和弦的构成原理,以及各种和弦的记法和读法(英文) ②如何在吉他指板上创造自己需要的和弦 ③如何为已有的旋律配上和弦 ④如何选择更多其他的和弦来替代原有和弦⑤如何为已有的和弦配置旋律
吉他手和弦编配法则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因为作者看到很多学习吉他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乐理不需要知道,或者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其实欣赏音乐与欣赏文学作品都是一样的,如果上小学时老师没有教过你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排比,那么你就永远也不知道应该从何种角度去欣赏一篇文章。音乐也是如此,如果不懂得乐理,我想也是永远也无法从深层次去欣赏和理解音乐的。 很多吉他初学者学习吉他的初衷大多是“想弹一首自己想唱的歌”、“想弹一两首曲子”诸如此类,并不是很高的要求。然后等他们开始学习吉他不久后,老师会告诉他们“其实你学会了我教给你的和弦跟节奏以后,你就可以自己写歌了”。 这的确是真的。 于是很多音乐专业知识并不牢靠的初学者也能够为大多数流行音乐编曲或者是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并为它配和弦了,比如曾哥。 但是后来很多人慢慢会发现自己编配的和弦总是离不开那几种和弦,时间一久,便开始觉得很单调,很无聊,总觉得不够新颖。 今天作者留下这篇日志的目的,就是向各位吉他同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分享【如何让自己的和弦更华丽】的经验。 说是经验,其实作者已经有了一个很系统化的个人见解。 本文并非专业著作,达人请无视。。 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见解请留言赐教,作者非常愿意虚心接受。 |
【和声解决】 和声解决是音乐家们喜闻乐道的事情。 在音乐中加入某个不协和的和声,这个和声本身相对不稳定,但它其中的某个音如果向上或向下移动半音之后则就变得稳定得多了。 这种从不协和到协和的变化过程,称为"解决到"。 比如在C调使用一个不协和的C7和弦,然后在C7和弦之后使用一个F和弦,让C7和弦中不协和的小7音bB,移动到了A。这个过程中,bB由一个不太稳定的小7音转化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大3音A。可以说,这段乐句是”从C7解决到F“,或者说是”用F解决C7“。 首先制造出一个不协和感,然后再通过半音吸引力的效应将不协和音程解决到协和音程,或者说是将不稳定和弦解决到稳定和弦,是每位作曲家的课题。 |
本帖最后由 炉心融解 于 2013-8-20 14:53 编辑 【大调七声音阶】 七声音阶是现代音乐的基础,更是民谣吉他音乐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的do re mi fa so la ti 就是大调七声音阶中从第一音到第七个音的唱名。 我用简谱数字来标记它们,既:1 2 3 4 5 6 7 在不同的调(即所谓的Key)中,这七个音除了有“唱名”之外,还有一个“音名”。 音名是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固定音高的音的名字。既然是“固定音高”,也就是说特定的一个音,它的名字永远是这个英文字母,不会是别的。而相同的音在不同的调中唱名却是不同的。 在C大调中,1 2 3 4 5 6 7的名字分别是C D E F G A B。 大调七声音阶中,只有【3和4】之间以及【7和1】之间相差半音,其他音与音之间都是相差全音。那么1和2,2和3,4和5,5和6,6和7之间,都是一个全音。同理【E和F】,【B和C】这两组音之间也是半音关系,其他音之间,C和D,D和E,F和G,G和A,A和B,都是一个全音。 那么现在我们不说C调改说D调。D调是以D这个音为1的,那么相应的7个音,音名分别应该是:D E #F G A B #C。3是#F,4是G,他们是半音关系。7变成了#C,它与D(1)也刚好是半音关系。同理我们可以推出其他各个调中每个音的音名。 【音程度数关系】 在12345671234567中: 1到1本身,被称作“一度”关系。 1到2(一个全音)之间的音程,被定义为“二度”或“大二度”关系,那么1到b2(一个半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被叫做“小二度”。 同理1到3(两个全音)之间的音程又被称作“三度”或“大三度”。 1到4(5个半音)之间是“四度”。 1到5(7个半音)之间是“五度”,四度和五度之间,即1到b5,被称作“增四度”或“减五度”。 1到6(9个半音)之间是“六度”,五度和六度之间被称作:“增五度”或“小六度”。 1到7(11个半音)之间是“七度”,六度和七度之间被称作:“增六度”或“小七度”。 1到下一个1(12个半音)之间是“八度”。 1到下一个2(14个半音)之间是“九度”。 1到下一个3(16个半音)之间是“十度”。 1到下一个4(17个半音)之间是“十一度”。 依次类推。 |
本帖最后由 炉心融解 于 2013-8-20 14:53 编辑 附:下面这里有个图
由此可见:1度、4度、5度、8度都是说纯1度,纯4度,纯5度,纯8度,而2度、3度、6度、7度则是说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 "增"字表示增加半音。 "减"字出现在1、4、5、8前的时候是指减去半音,减四度=大三度;"倍减"则是指减去一个全音,倍减四度=小三度 "小"字出现在2、3、6、7前的时候是指减去一个半音,小六度=增五度;"减"是指减去一个全音,减六度=五度;"倍减"则是指减去三个半音,倍减六度=减五度。 因此5就是1的“五音”或“五度音”,b6就是1的“小六度音”或“增五度音”。 把以上唱名中的关系运用到音名中来: 那么C的五度音就是G,因为当C是1时,G就是5,他们相差7个半音。 E的三音是#G,E的小三度音是G。(E和F相差半音) |
[常用的度数名称]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习惯用"小9度"而不是"增8度"来表示相差13个音的音程关系;习惯用"小13度"而不是"增12度"来表示相差21个半音的音程关系。以下13类音程度数是比较常用的: 纯1(8、15)度 0(12、24)个半音 小2(9)度 1(13)个半音 大2(9)度 2(14)个半音 小3(10)度 3(15)个半音 大3(10)度 4(16)个半音 纯4(11)度 5(17)个半音 增4(11)度 6(18)个半音 减5(12)度 6(18)个半音 纯5(12)度 7(19)个半音 小6(13)度 8(20)个半音 大6(13)度 9(21)个半音 小7(14)度 10(22)个半音 大7(14)度 11(23)个半音 增4度和减5度都表示6个半音的音程关系,为什么同样是6个半音却有两种称呼呢? 看两音到底是增4度还是减5度,主要还是看这两个音在七声音阶中到底相隔几个音。 由于在大调七声音阶中,fa和ti之间是6个半音,6个半音就是12个半音,8度的一半。 因此不管从fa数到ti还是从ti数到fa,它们都是相差6个半音。 但是假如我们以fa作为根音,那么顺着音阶数下去:fa、so、la、ti so是fa的大2音,la是fa的大3音,ti是fa的增4音。 而假如我们以ti作为根音,那么顺着音阶数下去:ti、do、re、mi、fa do是ti的小2音,re是ti的小3音,mi是ti的纯4音,fa则是ti的减5音。 |
[音程度数的常用推算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推算各个音名之间的音程度数关系,我特别给出一个简单的推算某音的4度音与5度音的推算方法:用手指头慢慢比划。 比如我要找G的纯4度音和纯5度音,那么就从G开始数起,G A B C D,第四个C就是G的的纯四度音。第五个D就是G的属音,D与G相差纯五度。
我们同样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唱名中来: 比如我们要找so的纯4度和纯5度音,那么就从5数起,5 6 7 1 2,第四个do就是so的纯4度音,第五个re就是so的纯五度音。 特例是fa和ti,即4和7,它们之间是增四或减五度关系。 用这种方法找四音和五音是非常方便的。 [八度加法关系] 这个加法关系也是蛮常用于推算的,建议读者背一下: 纯1度+纯8度=纯8度 大2度+小7度=纯8度 小2度+大7度=纯8度 小3度+大6度=纯8度 纯4度+纯5度=纯8度 增4度+减5度=纯8度 这里是有规律可循的:两边数字相加等于9,纯+纯,大+小,结果等于纯八度。 这个八度加法关系告诉我们: 当一个音X与后一个音Y相差大2度时,那么这个X与前一个Y相差小7度。 当一个音X与后一个音Y相差纯4度时,那么这个X与前一个Y相差纯5度。 比如CDEFGABCDEFGAB,红C与蓝G相差5度,而与橙G相差4度。 |
【协和音程与非协和音程】 按照音程在听觉上给人的印象,音程可以分为协和音程和非协和音程。 有些音程间听起来很悦耳、很融合,这些音程就属于协和音程; 有些则听起来很不搭,感觉怪怪的,这些音程就属于非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分为: ①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极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②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和纯四度是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③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则较为丰满。 (摘自百度百科) 我也专门写文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协和音程悦耳的原因——协和共振,同时计算了这些音程的共振周期倍数。 《协和音程与五度圈原理》,前半部分是关于协和音程的: http://zilchcarnon.blog.163.com/blog/static/99340597201011155932943/ |
【和声】 当一个人在唱do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唱mi来为之和声,叫做两声部三度和声。几乎任意一个音都可以用来为另一个音和声,当然和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和弦本身就是它自己对其根音的三声部以上的和声,于是和弦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 当然,和弦中的音也可以为旋律中的人声和声。三度和声与五度和声是非常常用的和声方式,请读者记住。 三度和声: 当一个人唱1时,另一个人唱的是3,这是三度和声。 当一个人唱2时,另一个人唱的是4,这是小三度和声。 因为2的大三度音是#4,#4是一个调外音,所以采用4,与2形成小三度和声。 五度和声: 当一个人唱1时,另一个人唱的是5,这是五度和声。 当一个人唱7时,另一个人唱的是4,这是减五度(增四度)和声。 平时我们讲的“五度和声”就包含了这两种。 同理七度和声也可能有两种:大七度和声以及小七度和声。 [旋律内和声(顺阶和声)] 当我们说找到某音的“旋律内”几度或“顺阶”几度时,有可能是大?度、也有可能是小?度,或者纯?度、增减?度,怎么看呢? 1的旋律内三度音(顺阶三度音)一定是3(与1相差大三度),而一定不是3b(与1相差小三度),因为3b是调外音,所以1的旋律内三度是指大三度。 2的旋律内三度音(顺阶三度音)一定是4(与1相差小三度),而一定不是4#(与1相差大三度),因为4#是调外音,所以2的旋律内三度是指小三度。 2的旋律内五度(顺阶五度音)一定是6(与2相差纯五度),而不是5#(与2相差减五度)或6#(与2相差增五度),因为5#和6#都是调外音,所以2的旋律内五度是指纯五度。 7的旋律内五度(顺阶五度音)一定是4(与7相差减五度),而不是4#(与7相差纯五度),因为4#是调外音,所以7的旋律内五度是指减五度。 调内音是什么?就是do、re、mi、fa、so、la、ti,其余带升降号的统统是调外音。 |
【和弦及种类】
一般来讲,所谓和弦是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的组合。 这三个音可以是相同的音,也可以是不同的音。 和弦的表达方式分两种: ①所有音同时发声 ②所有音一个一个轮流发声 [三和弦] 音乐史上最初的和弦,来源于将自然大调音阶中隔开两音的三个音组合而来的,称作三和弦: 如,由do、mi、so组成的和弦,它们中间隔了一个re和fa; 由re、fa、la组成的和弦,它们中间隔了一个mi和so。 第一个音,也就是最低音,被称作根音(root)。 第二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三度(有可能是大三度也可能是小三度),被称作三音。 第三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五度(除了ti和fa是减五度关系外,都是纯五度关系),被称作五音。 在大调七声音阶中,由于可以分别用七个音作为根音来组合和弦,所以总共可以分为七种和弦。 分别称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Ⅶ级和弦: Ⅰ级三和弦是由do、mi、so组成 Ⅱ级三和弦是由re、fa、la组成 Ⅲ级三和弦是由mi、so、ti组成 Ⅳ级三和弦是由fa、la、do组成 Ⅴ级三和弦是由so、ti、re组成 Ⅵ级三和弦是由la、do、mi组成 Ⅶ级三和弦是由ti、re、fa组成 可以发现Ⅰ级、Ⅳ级、Ⅴ级和弦都是由根音、大三音、纯五音组成的,这类三和弦被称作“大三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Ⅰ级、Ⅳ级、Ⅴ级三和弦分别为C、F、G和弦 Ⅱ级、Ⅲ级、Ⅵ级和弦都是由根音、小三音、纯五音组成的,这类三和弦被称作“小三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Ⅱ级、Ⅲ级、Ⅵ级和弦分别记作Dm、Em、Am,"m"是英文"minor"的简写。 Dm的英文读法:D minor Dm和弦又可以写为D- ,读法不变。 Ⅶ 级和弦是由根音、小三音、减五音组成的,这类和弦被称作“减三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Ⅶ 级和弦记作Bdim和弦,"dim"是英文"dimilished"的简写。 Bdim的英文读法:B dimilished
减三和弦还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小三减五和弦,如: Bdim和弦又可以记作Bm/5-、Bmb5或Bm-5,都读作B minor, flat five。 由于减三和弦中存在一个减五度关系,而减五度是个非协和音程,因此Ⅶ级和弦是比较少用的和弦。 大三、小三、减三和弦是最基本的三种顺阶和弦。 |
[七和弦] 在三和弦之后有人开始尝试用四个音来组合和弦,形成了四和弦(或称七和弦): 如,由do、mi、so、ti 组成的七和弦,so和ti中间又隔开了la; 由re、fa、la、do 组成的七和弦,la和do中间隔开了ti。 第四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七度(可能是大七度也可能是小七度),被称作七音。 Ⅰ级七和弦是由do、mi、so、ti组成 Ⅱ级七和弦是由re、fa、la、do组成 Ⅲ级七和弦是由mi、so、ti、re组成 Ⅳ级七和弦是由fa、la、do、mi组成 Ⅴ级七和弦是由so、ti、re、fa组成 Ⅵ级七和弦是由la、do、mi、so组成 Ⅶ级七和弦是由ti、re、fa、la组成 可以发现Ⅰ级和Ⅳ级七和弦的七音都是大七音,而Ⅱ级、Ⅲ级、Ⅴ级、Ⅵ级、Ⅶ级七和弦的七音都是小七音。 那么参照下面的列表: 大三和弦+大七音=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 大三和弦+小七音=大小七和弦(简称“属七和弦”) 小三和弦+小七音=小小七和弦(简称“小七和弦”) 减三和弦+小七音=小小七减五和弦(又称作“小七减五和弦”或“半减七和弦”)
另:小三和弦+大七音=小大七和弦 减三和弦+大七音=小大七减五和弦 (这两种和弦是单纯在自然大调中无法组合出来的) 因此Ⅰ级、Ⅳ级七和弦都是大七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Ⅰ级、Ⅳ级七和弦分别为Cmaj7、Fmaj7和弦,"maj"是英文"major"的简写。 Cmaj7和弦的英文读法:C major seven。 Cmaj7也可以记作C7M、C△ ,读法不变。 Ⅱ级、Ⅲ级、Ⅵ级七和弦都是小七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Ⅱ级、Ⅲ级、Ⅵ级七和弦分别为Dm7、Em7、Am7和弦。 Dm7和弦的英文读法:D minor seven。 Dm7和弦也可以记作D-7,读法不变。
Ⅴ级七和弦是属七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Ⅴ级七和弦是G7和弦。 G7和弦的英文读法:G seven。 Ⅶ级七和弦是半减七和弦。 以C大调为例,Ⅶ级七和弦是Bm7/5-和弦(也可以记作Bm7 b5、Bm7-5或Bψ) Bm7/5-和弦的英文读法:B minor seven, flat five(译作"小七减五和弦")。 Bψ 则读作 B half diminished minor seven(译作半减七和弦) 。 两种读法都是指同一个和弦。 Ⅶm7-5和弦与Ⅶdim和弦一样都是很少用的和弦,一般都只在蓝调和爵士乐中才比较常见。 英文中升号#的读法是"sharp",降号b的读法是"flat"。 #C7和弦读作: C sharp, seven |
[挂留音和弦、六和弦、转位和弦] 人们总是不满足于对新的和弦的寻求,在顺阶三、七和弦的基础上,一些人将其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变化,使得和弦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了,主要包括转位和弦、挂留音和弦以及六和弦。 ☆挂留音和弦sus: 将三和弦、七和弦的三音改为用二音或四音,就形成了挂留二音和弦、挂留四音和弦,简称挂二、挂四和弦。 在C调中用二音来代替三和弦的三音: Ⅰ级(C D G):Csus2 Ⅱ级(D E A):Dsus2 Ⅲ级(E F B):Esus2/2-(或记作Esusb2) Ⅳ级(F G C):Fsus2 Ⅴ级(G A D):Gsus2 Ⅵ级(A B E):Asus2 Ⅶ级(B C F):Bsus2/5-/2-(或记作Bsusb2 b5、Bsus-2-5) Csus2读作C sus two,sus是英文suspended的缩写,但一般大家都读sus(读音类似"色斯"); Esus2/2-读作E sus two, flat two;Esusb2则读作E sus flat two; Bsus2/2-/5-读作B sus two, flat two, flat five;Bsusb2 b5则读作B sus flat two, flat five。 在C调中用二音来代替七和弦的三音: Ⅰ级(C D G B) :C7Msus2 Ⅱ级(D E A C):D7sus2 Ⅲ级(E F B D):E7sus2/2-(或记作E7susb2) Ⅳ级(F G C E):F7Msus2 Ⅴ级(G A D F):G7sus2 Ⅵ级(A B E G):A7sus2 Ⅶ级(B C F A):B7sus2/2-/5-(或记作B7susb2 b5) C7Msus2读作C major seven, sus two; D7sus2读作D seven, sus two; E7sus2/2-读作E seven, sus two, flat two;E7susb2读作E seven, sus flat two; B7sus2/2-/5-读作B seven, sus two, flat two, flat five;B7susb2 b5读作B seven, sus flat two, flat five。 在C调中用四音来代替三和弦的三音: Ⅰ级(C F G):Csus4 Ⅱ级(D G A):Dsus4 Ⅲ级(E A B):Esus4 Ⅳ级(F B C):Fsus4/4+(或记作Fsus#4) Ⅴ级(G C D):Gsus2 Ⅵ级(A D E):Asus2 Ⅶ级(B E F):Bsus4/5-(或记作Bsus4 5b) Csus4读作C sus four; Fsus4/4+读作F sus four, sharp four;Fsus#4读作F sus sharp four; Bsus4/5-和Bsus4 5b都读作B sus four, flat five。 在C调中用四音来代替七和弦的三音: Ⅰ级(C F G):C7Msus4 Ⅱ级(D G A):D7sus4 Ⅲ级(E A B):E7sus4 Ⅳ级(F B C):F7Msus4/4+(或记作F7Msus#4) Ⅴ级(G C D):G7sus4 Ⅵ级(A D E):A7sus4 Ⅶ级(B E F):B7sus4/5-(或记作B7sus4 b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