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循环】 一个音的上行5度音是它的属音。 比如do的五度音是so,那么so就是do的属音,do是so的主音。 C是G的主音,G是C的属音。 找主音和属音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手指头慢慢比划。 比如我要找G的主音和属音,那么就从G开始数起,G A B C D,第四个C就是G的主音,其实C是G的四度音,但G之前的那个C刚好与G相差五度不是嘛。第五个D就是G的属音,D与G相差五度。 再举个例子,要找E的主音或者属音,那么同样从E数起,E F G A B,所以A就是E的主音(四度音),B是E的属音(五度音)。 但有一个特例:F和B,当从F数到B时,F G A B C,这里B不是F的主音,他们其实相差增四度,不是五度。同样从B数到F,B C D E F,这里的F也不是B的属音,他们依然是增四度,增四度就是6个半音,两个增四度加起来刚好是12个半音,即八度。所以一个F距离它前一个B是增四度,距离它后一个B也是增四度。只有这一个特例。 用这种方法找四音和五音是非常方便的。 [主属和弦] 同样在相同调性下,存在主属和弦之说。 Ⅰ级和弦是Ⅴ级和弦的主和弦,Ⅴ级和弦就是Ⅰ级和弦的属和弦。因为do的属音是so,so的主音是do。 Ⅱ级和弦是Ⅵ级和弦的主和弦,是Ⅴ级和弦的属和弦,因为re是la的主音,re是so的属音。 同样可以用数指头的方式寻找主属和弦关系。 主和弦中的每个音分别是属和弦相应位置的音的主音,请看下面的例子。 Ⅱ级(主) Ⅵ级(属) 2 6 4 1 6 3 re是la的主音,fa是do的主音,la是mi的主音。 下面再请看Ⅳ级和Ⅷ级和弦之间的关系: Ⅶ级(主) Ⅳ级(属) 7 4 2 6 4 1 可以发现Ⅳ级和Ⅶ级之间,其实只有两个主音不是主属关系(ti和fa是增四度关系,就和F跟B一样),而剩下的三音和五音却都还是主属关系。又因为Ⅷ级和弦是一个减和弦,它的三音是小三音,五音是减五音。如此不稳定的一个和弦弱化了它的性质,因此在和弦级数中,我们一般默认它们——Ⅶ级和Ⅳ级,是一对主属和弦。 有时候我们也默认7和4也是主属关系,所以F与B这两个音只在C调中会被默认为主属关系。 主和弦与属和弦也存在替代关系。 大家都知道一首歌的开头往往是Ⅰ级,而中间的结尾往往又是Ⅴ级,另外Ⅳ级又常常拿去承接上句开启下句。这些都是因为Ⅴ级是Ⅰ级的属和弦,Ⅳ级是Ⅰ级的主和弦的原因。 经典五度循环乐句: Ⅵ→Ⅱ→Ⅴ→Ⅰ→ Ⅳ→Ⅶ→Ⅲ→Ⅵ 这种走向完全是从属和弦往主和弦走的。 |
比如《生日歌》,旋律我想大家都很熟啦,给一个C调的和弦的配例: Cmaj7:X32000 C G G7 C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C7 F Fm C(结尾用Cmaj7)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前面所配置的和弦都是非常通俗正统的方式,几乎人人都会。 但现在,我再给一个属音往主音走的配例,同样是C调: Am7 Dm7 G7 Cmaj7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F7M Bm7/5- E7 Am7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Am7:577555(经典用法是5XX555) Dm7:557565 G7:353433(经典用法是3X343X) Cmaj7:335453(经典用法是X3545X) F7M:XX3555(可以保留5弦3品的C,还有8 8 10 9 10 8,该指法经典用法是:X 8 10 9 10 X) Bm7/5-:12323X(六弦1品的F是减五音,一般不用按。还有一种按法:7X776X,六弦的根音由拇指来按) E7: X7675X(或X79797)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一样,但是却好像配得很合情合理呢? 开头怎么可以是Ⅵ级呢?别忘了Ⅵ级与Ⅰ级是存在替代关系的啊。 这是一段经典爵士走向,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系列爵士经典的从Ⅰ级到Ⅶ级的封闭式指法,请细细品味吧。 |
[后续] 《协和音程与五度圈原理》 后半部分提到了五度圈原理的推算及应用,同时还写了一点关于关系调在吉他中的应用。 更新于2010年12月1日: http://zilchcarnon.blog.163.com/blog/static/99340597201011155932943/ 【离调和弦】 所谓离调和弦就是指含有七声音阶所包含的7个音以外的音的和弦。 比如Ⅲ7和弦,由3、#5、7、2组成,含有调外音#5。 虽然多了调外音,使得和弦显得分外刺激,但Ⅲ7和弦与Ⅲm、Ⅲm7、Ⅴ、Ⅴ7等和弦依然是存在替代关系的。 离调和弦虽然使用了调外音,产生了离调的感觉,但离调和弦丰富了和弦的选择范围,优秀的编曲家们都很擅长使用离调和弦。 有时候使用离调和弦,是为了创造不稳定;有时候使用离调和弦,却又是为了制造稳定。 比如一首曲子是一个Ⅴ级→Ⅲ级的走向,而恰好Ⅲ级这里就是曲子的阶段性结束部分,此时用不稳定的小和弦非常不适合,应该改用大和弦才能作为结尾,这样子就产生了一个离调和弦:Ⅲ级大三和弦。 离调和弦作为非常重要的替代和弦,它的使用要点用一个笼统的总结就是:不要让离调音与旋律音冲突。 举例来说,某段旋律中不含有so音,假设它本来是用Ⅲm(3 5 7)和弦编配的,那么你可以改为用Ⅲ(3 #5 7)和弦来替代。 但如果旋律中含有so音,那么你绝对不可以用Ⅲ和弦来替代,因为和弦中的#5音会与旋律中的5打架。 最常用的离调和弦大多来旋律小调音阶、和声小调音阶、自布鲁斯音阶,以后我会撰文专门聊聊布鲁斯和弦。 |
【寻找乐句需要的和弦】 依然以生日歌为例, 它的旋律是: A B C D E F G H -55|651'|7-55|652'|1'-55|5'3'1'|76-4'4'|3'1'2'|1'--- 1’表示高音1。 “|”是小节线,每个小节除第一个外分别命名为A小节、B小节、C小节。。。 “-”表示延音或休止。 A小节含有的音是:1 5 6。 B小节含有的音是:7和5。 C小节含有的音是:2 5 6。 D小节含有的音是:1和5。 E小节含有的音是:1 3 5。 F小节含有的音是:4 6 7。 G小节含有的音是:1 2 3。 那么怎么为每个小节配上合适的和弦呢?有几个比较粗略的方式: 方法1:在旋律中找出关系为五度的两个音。如果有,就在这两个音中分辨出主音和属音。该小节的和弦就以找出的主音为根音。比如旋律中含有3和7,它们是主属关系,3是主音,所以这一小节应该使用Ⅲ级和弦。(这种方法是将旋律中的其中两个音分别当做了和弦的根音和五音) 方法2:寻找是否存在七度关系的两个音,其实七度和二度是一样的,两音是纯七度关系就意味着它们也是小二度关系;两音是减七度关系就意味着它们也是大二度关系。1和2,2和3,3和4,4和5,5和6,6和7,7和1,我们让二度音关系的后者(也是七度音关系的前者)做和弦的根音,选取的和弦为七和弦。比如旋律中含有3和4,那就以4为根音,选用Ⅳ级的大七和弦。再比如如果旋律中含有2和3,那么就以3为根音,选择Ⅲ级的小七和弦。(这种方法是将旋律中找到的两个音分别当做和弦的根音和七音) 方法3:寻找是否有存在三度关系的两个音,即寻找在音阶中只相隔一个音的两个音:1和3,2和4,3和5,4和6,5和7,6和1,7和2。如果有,那么以前一个音为根音。比如旋律中含有7和5,那么就以5为根音选择Ⅴ级和弦。(这种方法是将旋律中找到的两个音分别当做了和弦的根音和三音) 方法4:如果该小节中的旋律只有一个音,最笨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含有该音的和弦找出来依依试一遍。比如旋律只有一个2,那么Ⅱ级、Ⅴ级、Ⅶ级和弦都可以试试,因为它们都含2这个音。 现在我们找到了: A小节中,1和5是主属关系,1是主音所以采用Ⅰ级和弦。5和6是小七度关系,所以也可以选用Ⅵ级的小七和弦。 B小节中,5和7,它们是三度关系,所以采用Ⅴ级和弦。 C小节中,5和2是主属关系,5是主音,所以采用Ⅴ级和弦。5和6是小七度关系,所以又可以选用Ⅵ级的小七和弦。 D小节中,1和5,它们主属关系,1是主音,所以采用Ⅰ级和弦。 E小节中,1和5是主属关系,1是主音,所以采用Ⅰ级和弦。 F小节中,7和4是主属关系,7是主音。4和6是三度关系。6和7又是小七度关系。所以可以采用Ⅷ级、Ⅳ级或Ⅷ级的小七和弦。 G小节中,1和3是三度关系,所以可以采用Ⅰ级和弦。1和2是小七度关系,2和3是减七度关系,所以又可以选择Ⅱ级的小七和弦以及Ⅲ级的小七和弦。 H小节中,只有一个1,那么先用Ⅰ级试试,不行就用它的主属和弦Ⅳ级和Ⅵ级分别试一下。 于是我们得到了: ⅠⅥ7(A) Ⅴ(B) ⅤⅥ7(C) Ⅰ(D)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Ⅰ(E) ⅦⅣⅦ7(F) ⅠⅡ7Ⅲ7(G) Ⅰ(H)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然后,拿起吉他,以简单的C调简单地试一下这些和弦是否适合,最后我们发现:方法1找出的和弦要优于方法2找出的和弦,方法2找出的和弦要优于方法3找出的和弦。 配到最后,可以发现,如下几个和弦是比较可以的和弦: Ⅰ Ⅴ Ⅴ Ⅰ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Ⅰ Ⅳ或Ⅶm7b5 Ⅱm7或Ⅲm7 Ⅰ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最终我是这么编的: Ⅰ Ⅴ Ⅴ7 Ⅰ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Ⅰ7 Ⅳ Ⅳm Ⅰ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
【和声创作浅谈】 ①先编和弦进行,再写旋律 ②先写旋律,再配上和弦。 假如你用方法①在某部分配了一个C和弦(由C E G构成),那么在给这部分选择旋律音的时候,旋律中就不能出现bD、#F、bG、bA这些与根音C呈小2(9)、增4(11)、减5(12)、小6(13)度这些不协和关系的音;也应该尽量不要使用与和弦的其他构成音相差半音的音,如F、bE、#G、bC等,它们容易与原和弦的构成音发生冲突;或者这些音必须作为"经过音"快速地处理掉,否则听起来就会怪怪的。 |
【善用音阶上下行来连接和弦】 还记得之前曾经给《生日歌》配过一段经典的爵士走向吗: Ⅵm7 Ⅱm7 Ⅴ7 Ⅰmaj7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Ⅳ7M Ⅶm7/5- Ⅲ7 Ⅵm7 祝你|生日 快|乐 祝你|生日 快|乐 它们始终是从属和弦往主和弦行走的,既然是从属音往主音走,也就意味着后一个和弦的根音就是前一个和弦的四度音(它们是主属关系),大三度和纯四度是半音关系。 但在Ⅱ、Ⅲ、Ⅵ、Ⅶ级和弦中的3音是小三音,所以距离下一个和弦的根音不是半音而是全音。 Ⅵm7: 6 1 3 5 Ⅱm7:2 4 6 1 Ⅴ7: 5 7 2 4 Ⅰ7M: 1 3 5 7 Ⅳ7M: 4 6 1 3 Ⅶm7/5-:7 2 4 6 Ⅲm7: 3 5 7 2 可以发现,当前一个和弦的三音是1时,后一个和弦的根音就是2;前一个和弦的三音是2时,后一个和弦的根音就是3;前一个和弦的根音是3时,后一个和弦的根音就是4;前一个和弦的三音是4时,后一个和弦的根音就是5。。。 这种感觉在弹钢琴的时候尤其感受得到:只要把原来那个和弦的三音,按照原调音的关系向下移动一个音就变成了下一个和弦的根音。 而只有3到4以及7到1是半音关系。1到2,2到3,4到5,5到6,6到7都是全音。那么: 我们可以在弹奏Ⅵm7和弦6 1 3 5的最后加上一个1#,然后与下面Ⅱm7和弦的根音2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半音阶上行。 另外。还有一种走法:从5音往4音(主音)走,变成半音阶下行。 根音和五音在一个和弦中是起到支撑的作用的,而根音与五音的交替在和弦Bassline走向中是非常常见的。如果上面的和弦采用了根音和五音(低于根音四度的那个五音)交替行走,那么我们将这个五音下行一个音也会得到下一个和弦的根音: Ⅵm7: 6 1 3 5 Ⅱm7:2 4 6 1 Ⅴ7: 5 7 2 4 Ⅰ7M: 1 3 5 7 Ⅳ7M: 4 6 1 3 Ⅶm7/5-:7 2 4 6 Ⅲm7: 3 5 7 2 同样我们可以将和弦中的五音降半音得到下一个和弦的根音。 根据上面提到的“从三音半音上行到四音”和“从五音半音下行到四音”,得到两种方案: Ⅱm7 Ⅱm7/5+ Ⅴ7 Ⅴm7 Ⅰ7M ② 4 ⑹, ⑹, 4 #5, | ⑤, 7, ⑤ ⑤ 7 #1 | ① ⑹ ⑹ | ⑵ ⑵ | 1’ 1' | 4 4 | ...... E Q Q Q E Q | E Q Q Q E Q | E E:1/2拍。 Q:1/4拍。 “4,”表示低音fa。 “|”是小节线。 三个数字竖着并列在一起表示同时发声。 “②”表示这个re是该和弦中的根音,“⑹”表示这个la是该和弦中的五音。 这上面的简谱第一小节到第二小节是用五音半音阶下行得到下一个和弦根音的,第二小节到第三小节则是从三音半音阶上行得到下一个和弦根音的。第一小节中的#5是Ⅱ级和弦的增五音,第二小节中的#1是Ⅴ级和弦的小三音。 |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建议读者在键盘上用C调试一下。 C调音是由所有白键组成的,不管你会不会弹钢琴,只要心想着每级和弦都是一个键隔着一个由四个音组成:第一个是根音,第二个是三音,第三个是五音,第四个是七音。你就会很快弹出。然后不断从三音往右移一个白键得到下一个和弦的根音,或者从低五音(与根音往左数中间隔了2个白键的那个键)往左移一个白键得到下一个和弦的根音。在上行或者下行的过程中,如果两个音中间隔了一个黑键,那么就可以把黑键加进去从而发生半音阶上下行。 好吧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是想告诉读者:假如你想从一个和弦往另一个和弦走。那么,你可以在前一个和弦中找出一个与后一个和弦的根音是全音关系的音。然后利用一点点变化而达成和弦与和弦转换中的半音阶上行或者下行。 好的,说完音阶上下行的其中这么一个应用,我们回到之前说的Ⅲ7和弦。Ⅲ7和弦不仅是来代替Ⅲm和弦本身的,它也可以代替其他和弦——我们前面已经总结过了。除了代替以外,它的三音“#5”更多地被利用在半音阶上下行中了。 半音阶上下行常见的有: ①和弦A→和弦A的变化和弦→和弦B。 ②和弦A的变化和弦→和弦B。 上面的和"弦A"以及"和弦B"都是标准的Ⅰ到Ⅶ级和弦,而变化的和弦可能是挂留和弦,也有可能是把大三音变成小三音反之而形成的和弦,还有可能是把大七音变成减七音或者反之。 其中变化三音和变化七音都会出现调外音,ⅠⅣⅤ级和弦都是大和弦,如果变成了小和弦那它的三音就是调外音。同理ⅡⅢⅥⅦ都是小和弦,如果变成大和弦则也出现了调外音。Ⅰ级和Ⅳ级和弦都是大七音,如果变成减七音那么使用了调外音。同理ⅡⅢⅤⅥⅦ原本应该是减七音,如果变成了大七音那么也使用了调外音。 那么Ⅲ7和弦的使用常常就是方法②的应用:它作为替代和弦代替了原和弦;它又可以与后一个和弦产生半音阶上行或下行。 读者也许还记得,之前作者也有在《生日歌》中使用Ⅳm和弦,它同样与Ⅲ7具有类似的作用。当然我们也未必非要与下一个和弦的根音产生上下行,上下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与根音产生上下行的方法由于非常常见和易听出来,所以先拿出来讲讲。 调外音的引入会给音乐带来生机,请试着学习使用和把握。 |
【Riff】 很多人只知道吉他Solo——当两把吉他在演奏时,一把在伴奏,另一个在独奏。那个独奏,又叫华彩。华彩,就是solo。 大概很多人初学吉他的时候都是以学会一段solo为目标的吧。的确,能弹奏一段复杂的solo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我想说,练习Riff比练习Solo更有价值。而编配一段Riff也比编配Solo需要更长的时间。一段Riff中所含有的乐理价值高过solo。 所谓Riff,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动机”。就是一段分解和弦的组合。把Solo比作“华丽的旋律”的话,Riff则相当于“华丽的伴奏”。有时候人们会吧Riff说成solo,因为它们听起来很像solo。可是Riff和Solo最大的不同就是——Riff中含有多个声部:根音、和音,甚至还有旋律音。它可以独自成为一个系统。 而Solo中只有旋律音跟和音,它不成系统,需要其他乐器的伴奏。 而与和弦编配关联更大的,自然就是Riff了。今天带来一段实例: |
本帖最后由 炉心融解 于 2013-8-20 14:58 编辑 《Right Now and Right Here》。改编自Kerren Ann的版本。既然是改编,因而伴奏听起来一点也不一样。 谱例如下: ![]() ![]() 其他格式的曲谱下载方式: GTP下载http://u.115.com/file/f0d6814df2#Right_now_and_right_here_riff.gp5 原调是D,依然是按D调编配的。 要提的是上面的琶音除了最后一个之外,最好采用右手手指一个个快速地轮流弹下来的方法以造成琶音的效果。(手拨琶音) 上谱中的Intro部分其实可以拿来为歌曲伴奏,从头到尾都是这个节奏。不过你会发现音频中最后的部分被我省略了,但我没有时间来编了(因为要准备考试)。 放出来的是改编的独奏版。事实上,如果把上面的独奏用在曲子的前面、中间或者末尾,那它其实就是一段Riff。 上谱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我就是故意的= = 我想说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有内容。 这首歌本身很简单,我编配的思路是:D→G→A→D。 D调的1234567分别是:D E #F G A B #C 在D调中,D是Ⅰ级,G是Ⅳ级,A是Ⅴ级。所以整首曲子大部分都是由一、四、五级组成的(被我省略的最后部分节奏稍稍不同,不过只要把原和弦多重复一个小节就可以了,也就是说D→D→G→G→A→A→D→D)。 谱中的内容划分为Intro部分、A段、B段,还有一个小Ending段。 Intro部分: 可以用来当做伴奏的部分。 和弦的走向其实就是Ⅰ→Ⅴ→Ⅳ→Ⅰ。 从第一个和弦到第二个和弦,从第三个和弦到第四个和弦都是主属(五度)变化。唯独第二个和弦到第三个和弦是全音变化。因而Intro又被我左右咔嚓划分成了两部分。 |
我编配Riff和弦走向的原则是: ①简单原则。“开放式和弦”优于“封闭式和弦”,指法简洁的和弦优先选择。 ②替代原则优先。除根音外,让前一个和弦与后一个和弦拥有更多共同的音。 ③要带着“上下行行走”的意识。之后马上就讲。 ④7音意识。通过给和弦加七音来解决和弦听起来“太过饱满”的问题。 ⑤5音意识。把5音加上一个半音或者减去一个半音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⑥3音意识。把大3音变成小3音,或者把小3音变成大3音,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其实就是把大和弦用小和弦代替或者反之,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 附: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④⑤⑥三大意识其实就是音阶上下行意识的具体化。因为当你把原和弦的七音变化了,或者把三音变化了,或者5音变化了,都会产生一个调外音。因为各级和弦中的音一定是这个调的调内音,如果你把其中的音修改了半音,则必然会产生调外音。详情请参照“华丽丽的和弦编配法则【一】”。而产生调外音的理由除了故意制造“不和谐感”之外,还一定是为了与前面或后面和弦中用到的最高音(或最突出的那个音)产生半音阶上下行行走。 我们发现D→G→A→D中,G和A两音相邻,G和弦和A和弦的根音组成了一个音阶上行。为了突出这个上行,所以我把G和弦前面的D和弦中的3音#F,作为根音了。因而Intro部分的第一个和弦D,其实是一个转位和弦D/#F。 凸显上下行,只需要3个音就可以了。这样我的第一个目的就达到了。 为了凸显根音的mi→fa→so的上行行走,第一个和弦D/#F诞生:2X023X 第一个和弦,根音是用拇指来按的,3弦的A和2弦的D则分别用无名指和小拇指按。变到第二个和弦Gsus2时,无名指和小拇指不用动,用食指按住6弦3品或者移动拇指到3品即可。这样按起来很舒服。 第二个和弦G,显然我并没有使用经典指法,而是选用3X023X的指法。为了让D到G的走向中,两个和弦有尽量多的音相同,于是我保留了二弦3品的“D”和三弦2品的“A”。加上原本D和弦与G和弦都含有的那个四弦空弦"D",这样弹了一下,发现很合,所以这两个音被我留下来了。 保留原和弦中除根音以外的音,然后慢慢去掉其中不和谐的部分,用理想的音代替。这是一个繁琐但可行的方式。 第二个和弦中的"D"和"A",由于"D"这个音本身就是G和弦的五音,属于G和弦的和弦内音。而"A"则是G的二度音,所以我们应该主要考虑"A"这个音是否可留,如果它显得不和谐,则应当用空弦"G"代替。 现在在来看一下,3X023X指法中,四个音分别是G的:根音、五音、二音和五音。这个和弦其实就是一个Gsus2挂二和弦。 由于替代原则,第二个和弦Gsus2诞生:3X023X。 关于为什么前两个和弦在1弦的音都没有保留的问题:第一个和弦在1弦的音在2品,第二个和弦在1弦的音在3品,移动起来有些麻烦,如果保留这两个音的话手就得有大动作,不符合简单原则。又由于“替代原则”,所以按脾气我一定会省略。 第三个和弦A,依然没有使用正统的A和弦。 刚开始,我还是保留了二和弦3品的"D"、三弦2品的"A"以及四弦空弦的"D"。可是总觉得2弦3品的"D"跟3弦2品的"A"在那待太久了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我就把2弦3品的"D"变为了2品的"#C"(A的3度音),另外我还把3弦的"A"松开,使用了空弦"G"(A的减七音)。4弦空弦的"D"(A的4度音)处在比较低(音高低)的位置,很不容易被人在听觉上注意到,于是被我留下来了——它既可以用来作为与第二的和弦的连接,又给第三个和弦带来了生气,而且,我又不需要再挪手指到四弦2品去了。 第四个和弦,唯一一个没有在根音上形成上行的和弦,大家看到我用的根音依然是"A"。因为如果用四弦的"D"的话,两个字:右手嫌烦。 当然麻烦并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A"——D的五度音,在这里作为根音是可行的,它听起来并不乱。 那么既然根音没有上下行,那可不可以在最高的音处采用上下行呢?为什么不呢? D和弦在2弦的音是3品的"D",刚好与前一个和弦中2弦2品的"#C"形成上行。而D和弦在3弦2品的"A"刚好与前面那个和弦2弦空弦的"G"发生上行。 2弦:#C→半音→D 3弦:G→全音→A 为什么两个上行一个是半音上行而另一个是全音上行呢?可不可以3弦用#G→A的半音上行呢? 答:#G不是D调中do re mi fa so la ti的任何一个音。 |